宗教领袖赵朴初:山高水长、功德无量_掌柜推荐_开云登录平台官方网站_下载云开官网入口
产品中心

宗教领袖赵朴初:山高水长、功德无量

时间: 2025-03-24 作者: 掌柜推荐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存在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

  他一生跨越三个朝代,生在最动荡的中国,十九岁进入中国佛教界核心,三十岁扬名大上海,随后,在大半个世纪里带领中国佛教在风雨浮沉中前行。

  著作有《滴水集》《片石集》等;他佛学造诣深厚,《佛教常识答问》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

  作为赵家翰林府里的长子,从5岁起,赵朴初便开始有效学习正统的诗书礼义、琴棋书画。

  时局动荡,家道衰落。父母决定将赵朴初他出安徽的深山僻壤,到上海继续读书。

  赵朴初参加五卅,并因此受到追查。同时,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赵朴初还有着一颗救济贫苦大众的心。

  1927年,赵朴初因病前往舅舅家休养,此后又加入佛教组织净业社,出任秘书工作。

  1929年,中国佛教会成立,关炯之被选为9个常委之一。许多高僧大德再次走动,每日聆听太虚,圆瑛的开示,让那时的赵朴初受益匪浅。

  20世纪30年代初,曾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致力于佛教及社会救济事业。

  1935年,他在圆瑛大师的介绍下,皈依佛门,成了在家的居士,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粗暴地打乱了赵朴初平静的清修生活。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赵朴初又组织上海僧侣救护队,前往前线日,赵朴初在黄埔江头,目送第一批七百多名青年难民离开,想象着他们马上就要来临的,浴血奋战,驰骋抗日战场,赵朴初曾壮怀激烈,吟诗言志,待看乾坤转。

  1940年,赵朴初又与其他人一起成立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收养100多名难童。

  1945年,以赵朴初与马叙伦、许广平(鲁迅妻子)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其宗旨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争取民主,反对内战,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做出响应中国的一切工作,贯彻落实每一项任务。

  由于赵朴初做的工作慢慢的变多,影响慢慢的变大,周恩来也知道了他,并多次评价赵朴初人才难得。

  1949年10月1日,朴老在参加了开国大典,并在前一天的政协第一届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制定《共同纲领》,还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顿总理特意给他安排的素斋。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赵朴初又组织上海市抗美援朝分会佛教支会,号召教徒们捐献“中国佛教号”飞机,支援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

  赵朴初送给日本佛教界一尊药师佛像。日本佛教界又发起了“中日不战之誓”,宣誓不敌视中国,加速恢复中日邦交,永远不与中国开战。

  1952年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赵朴初历任该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爱国爱教,曾担任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推进佛教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团结和文化交流。

  1952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曾到上海,时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朴初负责接待十世班禅大师,并安排了一次盛大的集会,让上海的佛教群众有机会参见。

  赵朴初举家迁往北京。他生活要求不高,吃了72年全素,脾气蛮好的,不是暴躁的,总能原谅人。

  1955年8月5日,赵朴初和、谢冰心等人飞往日本,参加禁止、氢弹世界大会,那是赵朴初第一次去日本。那一次,他的身份是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赵朴初一行在日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中日之间,尽管中国被撕开的那道伤疤,血迹仍然依稀可见,但是赵朴初知道,和平对于新中国所具有的深刻含义。几经思索后,他将一尊象征和平的药师佛送给了日本。

  据叶小文回忆:“朴老说中日之间其实是一衣带水啊,那春风同时吹绿太平洋的两岸,这个海水不分国界地来回流动,又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信仰也是一脉相承的,习俗也是一脉相承,心心相印。”

  赵朴初曾经发言说:和平势力对待战争势力,应该像佛对待魔一样,当魔王派遣很多凶神恶煞的魔军向佛进攻的时候,佛伸开五个指头,放出5只凶猛的狮子,魔军立刻溃退下去。在对待中日关系上,赵朴初花费的心思和付出的努力旁人难以想象。

  朴老又想出一个题目,让鉴真回来探亲,鉴真是多少年前的人怎么回来探亲呢,做了一个铜像,把他铜像接回来探亲,这样两国佛教界开始触动,走动,最后以民促官,并还有其他因素了,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赵朴初往返奔波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之间,佛教上的交流,让国家之间的空气流动起来。

  1962年夏天,赵朴初一家搬到了东拴马桩的一套小四合院里,赵朴初属马,那一年是65岁。所以有朋友知道他要搬到东拴马桩,就跟他开玩笑说,这下子,你可要被拴在那里了,朴老听后哈哈大笑。果线年,东拴马桩成了他之后那些年风雨兼程的最好见证。

  1963年的春天,赵朴初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参加了日本纪念鉴线周年的活动。

  1972年1月6日,陈毅将军去世,赵朴初以泪洗面,写下《陈毅同志挽诗》。

  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刚刚起步,著名美籍华人赵元任便与夫人杨步伟一起,携全家回国探亲,这个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的传奇人物,作为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在美国几乎得到了所有中国留学生梦想得到的一切。总理周恩来特意安排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夫妇俩人,然而棘手的是,一旦见到他们,就避免不了要谈及金陵刻经处。

  1982年日本佛教传道协会特授予传道功劳奖;日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93年,86岁的赵朴初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掉落了一颗牙齿,他想起了15年前,他曾在日本掉过一颗,埋在了盲圣鉴真和尚的墓地里,这在中日佛教民间交往史上,别具深意。

  赵朴老看后非常喜爱,赞赏不已。说隆莲法师的诗道出了他们对待财、色、名、食、睡五欲的共同态度。

  他用毛笔工整抄录全诗,亲自送交《佛教文化》杂志发表,并要求编辑部同志认线年初春,我国宗教界的领袖们云集海南岛三亚市,共同研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在叶小文邀请下,朴老写下了深情的《诉衷情》:“踏沙晨作亚龙游,鸿爪倘能留。登高夜望奇甸,美景不胜收。灯万点,相辉映,似川流。不须逐鹿,山也回头,海也回头”。朴老一直强调要“忆念先德,不忘历史,开辟未来”,谆谆教诲,长响耳边。

  据赵朴初回忆录里讲述,他说:“我没有想到大师的面貌变得那样的堂堂而丰满,身材那样出众的高大,汉语讲得那样的流利而条理井然,佛法和世间法那样的精通,足见他的才智过人和平时的勤奋精进。”

  1995年11月29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俗名坚赞诺布,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

  赵朴初积极拥护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报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十一世班禅,并热情关心十一世班禅的培养教育工作。

  赵朴初看来,香港这一个地区,我比较很欢喜,我还常常想念着,我写诗啊就是把,常常把这个香水海来比这个香港,因为当时佛教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有一个须弥山,这个须弥山呢,在啥地方,香水海在啥地方,香水海是在须弥山下面,但是我做诗呢,我就把这个香水海,须弥山就代表中国的大陆,香水海就比作香港,须弥山下面的香水海,这个水是香的,那么香港回归的时候,这个香水更加香了,更加魅力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里,赵朴初将自己的生活结余、稿费,还有奖励给他的世界和平奖250多万,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

  1997年11月5日,赵朴初刚刚过完90岁生日,便带着夫人陈邦织一起,亲临无锡,为灵山大佛的开光法会做准备,灵山胜境的建造,从启动构想,到落实完成,赵朴初倾心相助,那是他心中的东方大佛,他希望那里可以打造出精品,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

  赵朴初带领首都佛教界,在供奉佛牙舍利的西山八大处隆重集会,在佛牙塔下,他和大家一起,孩子一样虔诚地唱着,由太虚和弘一法师合写的《三宝歌》。

  赵朴初否定是自己所作,有人想替他阻止这种借用他的名声的做法,但赵朴初不想这样做。他说:只要有人喜欢,就随它去吧。

  1995年3月10日,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首发式,并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赠款十万元资助《中华大藏经》出版之用。

  1995年5月24日,陪同国家主席接见中、韩、日三国佛教会议代表。

  1995年8月14日,出席我国宗教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代表中国宗教界宣读《中国宗教界和平文告》。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医院会见了以管原钧为团长的日本净土真宗大谷派宗议员“不战学习访华团”。

  1997年6月1日,在医院致电扎什伦布寺,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祝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尔举行受沙弥戒大典。

  1997年7月30日,与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宗怀德、秘书长韩文藻、委员周绍良、马云福、张继禹等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访的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主席约翰•布伦司牧师和秘书长威廉•文德利。

  1997年10月21日,参加在北京隆重举行的中国佛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典,并讲线日,在广济寺会见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1997年9月1-2日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中央统战部及国务院宗教局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线日,在北京广济寺会见全印度比丘僧伽会主席达摩帕尔大长老一行。

  1997年11月15日,无锡祥符禅寺举行灵山大佛开光典礼,作书面发言贺词。

  11月25日,圆拙法师圆寂后,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赵朴老为主任的圆拙法师治丧委员会。朴老伤悼不己,亲撰挽联。

  1998年1月22日,出席中央及全国政协在召开的全国性宗教团体领导人迎春座谈会。

  1998年6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请觉光法师、永惺法师率领的香港佛教联合会访问团一行。

  1998年7月15日,出席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新闻发布会,并讲线月,对上海静安寺方丈慧明法师提出的静安寺石经镌刻工程作批复,支持关心倍加。并为题签《静安寺石经》。

  1998年11月22日,出席在北京西山灵光寺举行的首都佛教界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活动,并作讲线日,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座谈会前会见了十一世纪班禅和第十六世噶玛巴活佛。

  在香港举行的一次佛教盛会上,赵朴初的演讲吸引着全场来宾的目光。他说;“佛教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世界世纪千年双交之际,他将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在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上,一定会做出东方文明再度辉煌的突出贡献。”2000年1月1日,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设计、印制的《中国佛教新世纪龙年纪念》封一枚,经赵朴初会长审阅并题签,正式发行。仍住北京医院。

  一生酷爱书法,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2017年是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纪念,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系列报道,缅怀朴老革故鼎新、刚果强毅、公勤廉明、追求真理的伟大一生。

  赵朴初书法艺术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4楼,分为“母兮吾土”“亲密战友”“时代巨匠”“当代维摩”“高山景行”五个版块,全面立体展现赵朴初爱党爱国为民的壮阔人生、高风亮节。赵朴初艺术馆即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

  季羡林回忆赵朴初:他是众僧的榜样,他是众生的楷模。他慈悲为怀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净化了我的灵魂。

  赵朴初先生的祖上在清朝嘉庆之后连续出过四代翰林,为官者素享清名。受家庭影响,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刻骨铭心,年幼的赵朴初便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办好事、办大事,而不是要当大官、发大财,因而一生严格要求自己,把金钱、名位看得很轻。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谨遵《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佛训。

  解放前他在上海主持佛教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和少年村(实际为人的地下联络站)的工作,那时他并没有工资,也无别的方面的固定收入。因为家庭比较富裕,母亲每月寄给他一两百大洋不等,他除留下不足十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外,全部放在账房内,作为所办事业开支使用。其中还有一部分支援新四军购买了军火、医疗器械和药品。

  而赵朴初自己就住在觉园的一个格子间内,穿戴都是从估衣市场上买来的旧衣服,有一篇朋友的回忆文章中谈到,他有一身从旧市场上买来的西服,只有遇到正式场合才舍得拿出来穿。而吃的,因工作太忙,饥一顿,饱一顿,饿了,也许一碗清水泡米饭就凑合一顿。

  由于经常与从事慈善事业的老年名流打交道,外界也称年纪轻轻的赵朴初为“朴老”。对此,赵朴初一笑了之。



上一篇:我的母亲海风
下一篇:燕云十六声盗骊坐骑获取办法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