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惠,全名乌雅・兆惠,字和甫,出生于 1708 年,满洲正黄旗人 ,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族孙,这样的出身背景,让他一出生便站在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起点。在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贵族身份为他打开了通往官场的大门。其父亲乌雅・佛标官至都统,掌管着八旗中一旗的户口、生产、训练等事务,是位高权重的军事要职,这也使得兆惠自幼便在浓厚的军事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对军事事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政治见识。
1731 年,年仅 23 岁的兆惠,以笔帖式的身份进入官场,随后被授为军机处章京。笔帖式虽然只是低级文员,但却是进入官场的重要方法,而军机处章京更是能够接触到朝廷核心机密事务的关键职位。在军机处任职期间,兆惠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勤奋,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兆惠的仕途一路顺遂,先后历任兵部郎中、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等职务。在这些职位上,他不间断地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官员,逐渐成长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他在兵部任职时,进一步探索军事事务,熟悉军队的组织、训练和调度,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刑部任职期间,他公正执法,处理了许多复杂的案件,展现出了卓越的司法才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乾隆十三年(1748 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反叛清朝,史称 “大小金川之乱”。这场叛乱持续了数年,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兆惠在这场战争中负责督办粮运,这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粮草是军队的命脉,一旦粮草供应不足,军队就会陷入困境。兆惠深知这一点,他不辞辛劳,亲自前往前线了解情况,精心组织粮草的筹集和运输。在运粮过程中,他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他合理的安排运输路线,确保粮草能及时、安全地送达前线;同时,他还对清军的实力进行了深入了解,向乾隆奏报了清军存在的问题,如清军营中只有乌尔登、哈攀龙两人作战勇猛,其他副将多为庸才,各省派兵情况大部不实等。这些奏报引起了乾隆的格外的重视,乾隆随即要求金川前线总指挥傅恒核实整改。
这场战争不仅是兆惠军事生涯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他展现才能的舞台。他的机敏决断、冷静稳定给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他日后的晋升和重要任命奠定了基础。在战争结束后,兆惠因功受到重用,先后担任山东巡抚、军机大臣等职。在山东巡抚任上,他致力于整顿地方吏治,关心百姓疾苦,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在军机大臣任上,他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出谋划策,逐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乾隆十八年(1753 年),西北准噶尔汗国局势动荡,内部矛盾激化,陷入了严重的内乱之中。准噶尔汗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长期以来与清朝对峙,对清朝的西北边疆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此时,其内部的混乱为清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乾隆帝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局势,果断决定抓住时机,出兵准噶尔,以实现彻底平定西北边疆的夙愿 。
兆惠在这场战争中再次承担起了重要的后勤保障任务,受命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事务。粮草的供应对于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兆惠深知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他精心筹备,制定了详细的粮草运输计划,确保了清军在前线的物资供应。他亲自奔波于各个粮草集结地和运输路线之间,协调各方力量,解决了运送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他的努力下,清军的粮草供应从始至终保持充足,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在清军的进攻下,准噶尔汗国的防线逐渐崩溃。清军势如破竹,迅速推进,先后两次战胜准噶尔叛军,成功收复了准噶尔汗国的首府伊犁。曾经不可一世的准噶尔汗国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其首领阿睦尔撒纳被迫逃亡中亚 。
然而,战争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就在清军以为大局已定,逐渐放松警惕之时,准噶尔内部的军事首领噶勒藏多尔济、扎那噶尔布以及达什策零、巴雅尔等人发动了叛变,他们率领叛军袭击了驻伊犁的清军。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清军陷入了困境,漠北形势再次变得严峻起来 。
当时,兆惠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尽管他此前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没太多直接指挥作战的经验,但在这危急关头,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清点了五百骑兵,毅然决然地前往平叛。这五百骑兵在他的带领下,犹如一把利刃,直插叛军的心脏 。
在与达什策零的初次交锋中,兆惠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智慧。面对兵力十余倍于己的叛军,他毫不畏惧,冷静地分析战场形势,制定了合理的战术。他指挥骑兵灵活机动地作战,充分的发挥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优势,出其不意地攻击叛军的薄弱环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兆惠成功打败了达什策零,杀死叛军数千人。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清军的士气,也让兆惠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
1757 年,兆惠率军到达乌鲁木齐,与噶勒藏多尔济、扎那噶尔布等叛军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双方兵力悬殊,战斗异常激烈,一日之内就交战十余次。清军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但由于叛军人数众多,清军逐渐陷入了困境,战马几乎用尽 。
在这艰难的时刻,兆惠并没有退缩。他深知,一旦退缩,将会导致整个战局的崩溃。他带领清军在冰雪中顽强行进,与叛军展开殊死搏斗。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但兆惠始终坚定着必胜的信念,指挥清军坚守阵地 。
由于叛军人数太多,兆惠的部队最终被包围。然而,兆惠并没有被困境所吓倒,他临危不乱,迅速做出决策。他派遣精锐士兵杀出一条血路,向清军主力寻求支援。办事大臣雅尔哈善得知兆惠被围的消息后,立即派遣侍卫图伦楚率领八百人前去援助 。
图伦楚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与兆惠成功汇合。兆惠得到援军后,士气大振,他立即组织反攻。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制定了周密的反攻计划,指挥清军对叛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兆惠的带领下,清军奋勇杀敌,一举击败了叛军,将其彻底逐出了北疆 。
此后,兆惠乘胜追击,一路向西,对叛军展开了全面的围剿。他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扫荡了叛军的残余势力,先后俘获了叛军首领巴雅尔等人。准噶尔前首领阿睦尔撒纳在清军的追击下,惊慌失措,北逃至沙俄境内。不久后,阿睦尔撒纳身染疟疾,在俄国病逝。至此,准噶尔汗国被彻底消灭,天山以北全部纳入大清版图 。
兆惠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色,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朝廷,乾隆帝对他的表现十分赞赏,对他进行了丰厚的赏赐和提拔。兆惠被封为一等武毅谋勇公,同时被授予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这些荣誉和职务不仅是对他战功的肯定,也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 。
准噶尔汗国的平定,是兆惠军事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他后续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兆惠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当时,准噶尔汗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长期以来与清朝对峙,对清朝的西北边疆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其势力范围涵盖了今天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和丰富的资源。准噶尔汗国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清朝的统一进程,也给边疆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乾隆帝深知准噶尔汗国的威胁,决心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他精心筹备,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在这场战争中,乾隆帝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领导才能,亲自指挥调度,为清军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兆惠在战争中担任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事务的重要职务。他深知粮草供应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粮草筹备和运输工作中。他进一步探索前线的需求,精心组织粮草的筹集和运输,确保了清军在前线的物资供应充足。他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决了运送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在战争初期,清军进展顺利,迅速收复了伊犁等地。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清军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准噶尔内部的叛乱势力不断反扑,给清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关键时刻,兆惠挺身而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亲自率领骑兵,冲锋陷阵,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清军的士气,也让叛军闻风丧胆 。
在与达什策零的战斗中,兆惠面对兵力十余倍于己的叛军,毫不畏惧,冷静地分析战场形势,制定了合理的战术。他指挥骑兵灵活机动地作战,充分的发挥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优势,出其不意地攻击叛军的薄弱环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兆惠成功打败了达什策零,杀死叛军数千人。这场胜利不仅扭转了战局,也让兆惠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
此后,兆惠继续率领清军追击叛军,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他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扫荡了叛军的残余势力,将其彻底逐出了北疆。在追击过程中,兆惠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智慧。他根据叛军的行动特点,制定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断调整作战计划,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
兆惠在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朝廷,乾隆帝对他的表现十分赞赏,对他进行了丰厚的赏赐和提拔。兆惠被封为一等武毅谋勇公,同时被授予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这些荣誉和职务不仅是对他战功的肯定,也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 。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于清朝来说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消除了准噶尔汗国对清朝西北边疆的威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还为清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场战争也展示了清朝的强大实力和军威,提高了清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
兆惠在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平定准噶尔汗国后,清朝的西北边疆并没有迎来长久的和平。回部,即尔部,其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被尊称为大小和卓。在清军平定准噶尔汗国回师之后,大小和卓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们自恃南疆地理环境复杂,沙漠广袤,认为清军难以再次劳师远征。尤其是对仅有数千驻军的兆惠,更是未放在眼里。于是,他们萌生了反叛之意,并于 1757 年末悍然起兵反清,妄图割据一方,建立自己的政权 。
这场叛乱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到了清朝在西北的统治。乾隆帝得知消息后,极为震怒,他深知若不及时平定叛乱,将会给边疆地区带来非常大的灾难,甚至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危及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于是,乾隆帝果断采取行动,先是任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然而,雅尔哈善在作战过程中表现不佳,进攻不力,多次被霍集占击败。他未能有效地组织起清军的进攻,战术指挥也存在诸多失误,导致清军在战场上陷入了被动局面 。
乾隆帝对雅尔哈善的表现极为失望和恼怒,他意识到必须更换将领,才能扭转战局。经过深思熟虑,乾隆帝将目光投向了兆惠,任命他为定边将军,全权负责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兆惠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畏惧,毅然接受了这一重任。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重任,必须全力以赴 。
1758 年八月,兆惠从伊犁出发南下,踏上了平叛之路。临行前,他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命副将富德驻阿克苏,作为预备梯队,以便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援。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四千清军,向着小和卓霍集占所在的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进发。兆惠深知此次行动的危险性,但他坚信,凭借着清军的英勇和自己的指挥才能,一定能平定叛乱 。
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兆惠的军队终于抵达了叶尔羌城外四十里处。此时,霍集占早已做好了防御准备,他挖沟筑台,坚壁清野,企图以逸待劳,拖垮清军。霍集占深知清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因此他采取了坚守城池的策略,不与清军正面交锋 。
兆惠到达后,迅速对战场形势进行了分析。他意识到,叶尔羌城防守坚固,敌人以逸待劳,正面攻城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于是,他决定先扎营休整,寻找战机。然而,霍集占并不想让兆惠轻易站稳脚跟,他趁兆惠立足未稳,率城中数百士兵杀出,试图给清军一个下马威。但回兵三战皆败,不得不退回城中固守 。
兆惠见敌人退回城中,便将大营安扎于黑水河畔,这便是著名的 “黑水营”。此时,兆惠的军队已经长途跋涉了两个月,士兵们疲惫不堪,粮草补给也逐渐出现了问题。但兆惠并没有退缩,他决定主动出击,寻找敌人的弱点,打破僵局 。
求胜心切的兆惠安营几日便点兵一千余人南进,试图诱敌出战。他深知,只有通过战斗,才能打破敌人的防御,取得胜利。就在兆惠渡河过桥时,意外发生了,桥突然断裂,这使得清军的行动陷入了混乱。城中的回军见状,立即把握机会,冲出 5000 骑兵、1 万步兵,从两翼攻围清军。清军寡不敌众,只能浮水还营 。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兆惠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两次更换战马,面部四肢均负伤,但他依然顽强地指挥着战斗。他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清军的士气,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顽强抵抗,与回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
第二天,霍集占率军向黑水营发动猛攻。他企图一举消灭清军,彻底解除威胁。兆惠冷静应对,他指挥清军筑起临时工事,顽强抵抗。士兵们用枪炮、弓箭等武器,向敌人射击,打退回军无数次进攻。在战斗中,清军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战斗精神和军事技能,他们不畏强敌,奋勇杀敌,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
两军激战五天,回军的进攻始终未能得逞。霍集占的锐气受挫,他意识到,仅凭强攻,难以击败清军。于是,他改变策略,由强攻改为长期围困,企图困死清军。他认为,清军粮草补给困难,只要将他们围困起来,时间一长,清军必然会不战自溃 。
秋去冬来,黑水营之围从十月持续至次年正月,南疆的冬季气候恶劣,天寒地冻,清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这漫长的围困中,兆惠军弹尽粮绝,援兵不至,但他们依然苦苦支撑。士兵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坚守着阵地,他们坚信,援军一定会到来 。
期间,霍集占采取了各种手段,试图攻破清军的防线。他在上游决河灌营,企图水淹清军。兆惠及时察觉了敌人的阴谋,他指挥清军在下游挖沟泄水,成功地化解了这一危机。回军火器充足,向清军轰击,枪弹如雨,子弹嵌入树木。兆惠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命令清军砍掉大树,从树干中挖出数万颗弹丸,以补充军备。同时,兆惠还指挥清军挖水井,掘窖粮,以补充给养。在兆惠的带领下,清军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 。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际,1759 年正月初八,富德率三千援军赶赴叶尔羌。这一消息让清军上下士气大振,兆惠得知援军到来后,立即判断出这是一个反击的绝佳机会。他听到北方有枪炮声,又见围营的回兵减少,便果断下令重整军备,一边分兵两路出击,另一边遣使与富德联系 。
在兆惠、富德两军的夹击之下,回军大败。霍集占见势不妙,夺路而逃。黑水营之围正式解除,清军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霍集占的围困计划,也为清军最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奠定了基础 。
然而,由于清军后勤供给有限,在解除围困后,他们只能先回阿克苏休整,等待时机。在阿克苏,清军进行了全面的休整和补充,为下一次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兆惠深知,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大小和卓的势力依然存在,叛乱尚未彻底平定,他们必保持警惕,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发起进攻 。
黑水营之围的解除,并没有让兆惠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深知,大小和卓的势力任旧存在,只要他们一日不除,南疆就一日不得安宁。于是,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兆惠决定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大小和卓的势力 。
此时,大小和卓的军队在黑水营之战中遭受了重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减。他们深知自己不是清军的对手,于是决定放弃叶尔羌城和喀什噶尔城,向西逃窜,企图翻越葱岭,逃往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境内),以寻求庇护 。
兆惠得知大小和卓西逃的消息后,立即分兵两路西进。他亲自率领九千骑兵,迅速进驻大和卓驻地喀什噶尔城;富德则率领另一路大军,进驻叶尔羌城。清军所到之处,大小城池望风而降。当地的百姓们对大小和卓的叛乱行为早已深恶痛绝,他们纷纷支持清军,为清军提供情报、物资和人力支持 。
在民众的支持下,清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他们一路追击大小和卓的残余势力,逐步扩大战果。在追击过程中,清军充分体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不畏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穿越了茫茫沙漠和险峻的山脉,始终紧紧咬住敌人不放 。
七月,富德不负众望,在葱岭以西大败和卓军队。他率领清军深入巴达克数百公里,将和卓军队逼入绝境。巴达赫尚国王苏勒坦沙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感到十分畏惧。他深知,如果不交出大小和卓,将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
在清军的逼迫下,苏勒坦沙最终做出了决定。他将大小和卓杀死,并将他们的尸体交给了清军。这一消息传来,清军上下一片欢呼。至此,大小和卓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天山南北两麓均被纳入大清版图 。
兆惠在这场战争中,再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他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成为了清军士兵们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奋勇杀敌。他的决策和指挥,确保了清军的胜利,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
1760 年,兆惠凯旋回京,受到了乾隆帝的隆重迎接。乾隆帝亲自为他牵马进城,这是一种极高的礼遇,足以见得乾隆帝对他的赞赏和感激之情。此后,兆惠被授予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之职,成为了朝廷的核心人物之一 。
兆惠的画像被绘于平定回疆之乱功臣图,悬挂于紫光阁,供后人敬仰。他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人们铭记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是兆惠军事生涯中的又一高光时刻。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还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交流。在战争结束后,清朝在南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当地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兆惠在这场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军事才能、领导风范和坚定信念,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
兆惠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一生。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官员,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勇气和智慧,逐渐成长为一位威震四方的名将。他的每一次出征,都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人民的期望;他的每一次胜利,都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增添了一份坚实的保障 。
在平定准噶尔汗国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兆惠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决策和指挥,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带领清军取得胜利 。
他的战功不仅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赞赏和丰厚赏赐,也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和赞誉。他的画像被悬挂于紫光阁,供后人瞻仰,这是对他功绩的最高认可和褒奖。他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兆惠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成就,更在于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他的努力和付出,使得天山南北地区重新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交流,为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兆惠的身上汲取力量。他的忠诚、勇敢、智慧和担当,都是我们该学习的品质。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让我们向兆惠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致敬,铭记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让他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医生:女生小肚子微微凸起才是正常的,女性肚子里比男性多三个器官,腹部脂肪堆积是用来保护子宫。
中纪报:“天网行动”开展十年,追回外逃人员1.4万余人,追回赃款666.2亿元
近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对消费贷产品做“提额延时”。此外,还有多家银行于近期下调消费贷产品利率,部分大行近期的消费贷利率也已降至“2”字头。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