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次日,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下达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第115师、120师和129师。115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周昆、政训主任罗荣桓。该师下辖343旅和344旅,全师人数15500人。我被任命为343旅参谋长,旅长陈光,政委周建屏。
未待改编就绪,115师即分作两个梯队,离开陕西三原地区,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由于正、副师长去参加洛川会议,第一梯队由陈光率领,所带部队为343旅和独立团;第二梯队由344旅旅长徐海东率领,所带部队为343旅直属队和344旅。我在第二梯队,同343旅直属队一起行动。
洛川会议结束后,在侯马赶上了我们第二梯队,这时得知日军正兵分两路向太原推进,20余万蒋阎军节节败退。干部战士听到这一条消息,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到前线。我们乘火车到达原平后,为了不让军队的溃兵影响我军的行军速度和士气,改变了原定经代县沿大路向平型关的行军路线,绕向五台的山间小路前进。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进占平型关以北东跑池地区。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
我们第二梯队于23日到达上寨地区,先期到达的师长等人刚刚看完地形回来,在师部院子里,和进行了交谈。说,日军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可优先考虑利用这里的险要地形打一仗。接着,他摊开地图,同作战科长王秉璋、侦察科长苏静把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作了说明,征求的意见。听后,果断地说:打!为啥不打呢?利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气焰骄纵的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嘛。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在与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中,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在平型关侧翼山地打一个大仗的部署就这样定了下来,并当即电告了八路军总部。
当天,全师连以上干部在距平型关东南10公里的上寨小学召开会议,、到会讲话,布置战斗任务。因师参谋长周昆未到职,我这时仍留在师部。对我说:老孙,周昆到现在还不来,你不能走,你走了就没人了。我说:副师长,你放心开会去吧,我不走,我在家值班。他们走后,我在师部守电话,处理事情,并具体负责师直属队的工作,遂行师参谋长的职能。
我从师部文件中看到了以下战斗部署:343旅两个团为主攻,344旅一个团断敌后路,一个团为师预备队。攻击部队全部在平型关东南山地设伏。同时,派出独立团、骑兵营向灵丘方向活动,牵制日军,保障主力侧翼安全。
24日,、又组织营以上干部进行了现场勘察。傍晚,师部接到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一份作战计划,说他们担任平型关正面的出击。当晚,天降大雨,我同、分别住在老乡家。睡觉前,、根据我侦察员得到的情报让我通知部队:今夜12时出发,天亮前进入埋伏阵地。并强调:暴露与否,是胜败关键。我立即交代参谋,电话通知各部队。直到通知完毕,我才休息。
睡到后半夜,外面的风雨声将我惊醒。我想着部队是不是已经出发,出发后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顺利进入埋伏阵地,想着想着,怎么也睡不着了。
天亮了,雨也停了,雨后的山村显得宁静,清爽。早饭后,我们马上出发去师指挥所。师指挥所和343旅指挥所在一起,位置选择在平型关东南方向石灰沟南山头一个小山顶上,那里长着几棵树,站在山顶,用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沟底那条公路。我拿起望远镜向远处望去,但见群山之上,蜿蜒着古老雄伟的内长城,平型关坐落在群山之间。这一带山势不高,但是山连山,峰连峰,便于隐蔽。从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狭窄沟道,沟道两侧,是刀削似的危岩绝壁,再上面是比较平缓的沟岸。这时沟底空无一人,两侧的山崖上,凋零的树木在秋风里瑟瑟发抖,枯黄的草丛上,雨珠闪着寒光。
在十里长沟的东南山上,左面埋伏的是、陈正湘率领的685团,右面埋伏的是李天佑、杨勇率领的686团。徐海东的344旅687团,奉命隐蔽地穿过沟道通路,占领了东河南镇以北的高地,以便切断敌人后路。688团作为师预备队暂未开入战地。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已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以东开进,配合主力作战。
战前的十几分钟,和对前来受领任务的685团团长和686团团长李天佑讲明敌情和战场需要注意的几点,两个团的指挥员便急速地返回阵地。
上午7时前,鬼子来了。只见右前方先是出现一个小红点,慢慢地向前移动,后面黑压压一片,还能听见轰隆隆的马达响声。这是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小红点慢慢的接近,用肉眼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为首的高举着一面太阳旗,接着是三路纵队的鬼子,往后是载着日本兵和军用物资的100多辆汽车,200多辆骡马大车拉着九二式步兵炮、炮弹和给养跟随其后,压阵的是骑着大洋马的骑兵。日本兵脚穿皮鞋,头戴钢盔,身穿黄呢大衣,晃晃荡荡,蛮不在意地走着。
伏击部队的报告同时汇集到师指挥所:敌军已经全部进入伏击圈。这时喊:发信号弹!砰!砰!砰,3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顿时,沉默的群山怒吼了!满贮深仇大恨的枪弹和迫击炮弹带着啸音飞向敌群,手榴弹雨点般地飞进沟道,炸得日本侵略军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日军车撞车,人挤人,马狂奔,指挥系统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当发现日军正利用汽车作掩护,进行顽抗,并组织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时,连忙跟研究,决定把敌军分成几段,分段吃掉他。随即命令部队出击,杀入敌阵地,并指令686团团长李天佑派出一个营,冲过公路,抢占在设伏前因怕暴露目标而来不及占领的老爷庙制高点,以便两面夹击敌人。
山谷间骤然响起激昂的冲锋号声和惊雷般的冲杀声。八路军勇士呐喊着向敌人扑去,同敌人展开了白刃肉搏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我透过望远镜看见那群经过武士道训练的日军虽然失去指挥,被分隔开来,仍然利用汽车和沟坎,进行顽抗。八路军官兵前仆后继,以更加猛烈的攻势对付顽固到极点的敌人,只见枪托飞舞,马刀闪光,连伤员也与敌军官兵扭打在一起,互相用牙齿咬,用拳头打。686团副团长杨勇在激战中负了伤,仍继续指挥部队作战。685团一连连长曾贤生,带领战士们冲入敌群,在肉搏中壮烈牺牲。
鬼子拼命地争夺老爷庙制高点。几架敌机在上空盘旋。由于敌我双方距离很近,敌机不敢扔炸弹。经过一番激战,老爷庙制高点等有利地形全被我八路军占领。
中午时分,被堵截在辛庄、老爷庙、小寨村一线多名日军全部被歼灭。缴获敌人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炮弹2000余发,战马50匹,以及大批辎重和、等。板垣组织的增援部队被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在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独立团还在灵丘与涞源之间的腰站,击毙了增援的日军300多名。和遂令部分部队打扫战场,其余部队乘胜向东跑池之敌发起攻击。由于军未按预定作战计划出击,致使东跑池的日军由团城口突围。下午2时许,说:孙毅,辛苦你一趟,到山下电台去,给八路军总部并延安的毛主席发个电报,除报告目前战果外,告知我部队仍在积极围歼中。我说:好。我马上就去!我走出隐蔽部,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准备出发。说:你同一样,也爱拿根棍子。我说:我是从长征开始拿的。好奇地问:长征到现在拿几根了?我说:至少有七八根了,有根棍,上山下山,等于增加了一条腿。
我沿着下山的羊肠小道,一路小跑,到了隐蔽在山下土地庙中的电台。我将心中拟好的电稿写在纸上,交给译电员,叫他立即发给八路军总部并报延安的毛主席。我坐下等着,直到对方回电已收到电报时,我才往回返。回到师指挥所,这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了,沟中的战斗早已结束,只有远处还不时地传来枪声。尽管这时我已经很累,但我急于想了解一下战场情况。我拄着一根棍子,带了两名参谋下到沟底,只见战后的十里长沟,日军人仰马翻,尸体狼藉。燃烧的汽车,遗弃的武器,散落的文件、作战地图、写有武运长久的日本军旗及各种罐头食品,满地皆是。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牺牲了几百个同志。当我看到牺牲在战场上有不少是经过长征过来的老同志时,心中十分难过。
当天晚上,我和、住在距平型关几里路的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子只有三四户人家,我们进屋时已是9点多钟了。因房子少,我和、睡在一个土炕上。说:今天打了胜仗,精神好,睡不着觉。说:是啊,我也睡不着。还说:日本鬼子搞武士道精神,死不投降,我们要研究怎么样对付他。说:我原来还想多抓些俘虏拉到太原街上示众,结果一个也没有抓到。我说:敌人不了解我们的俘虏政策,而我们的战士却还像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待白军一样对待鬼子,结果吃了不少亏。就这样,我们聊着,不知不觉鸡就叫了。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的第一仗,也是中国人民抗战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一仗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我对说:我要到旅里去。聂说:你先缓一缓。几天后,115师随营学校改编为教导大队。对我说:你同陈士渠对调一下。我说:行。于是,我去任教导大队大队长,原随营学校校长陈士渠接替了我,担任了343队长,原随营学校校长陈士渠接替了我,担任了343旅参谋长。
教导大队下属9个队,每队百余名学员,共约1300人,大队部有少数工作人员。训练对象为班、排、连、营四级干部。
一天,对我说:你带教导大队和电台从下关深入河北阜平、行唐、灵寿、平山一带,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扩大队伍。于是,我率领领导大队到达灵寿县陈庄等地,开辟抗日地区、建设党的工作、筹款和扩大红军。
陈庄以东地区,有几支杂牌军,其中一股领头的叫葛子厚,安徽人,自命为抗日军司令,占据十几个村庄。我拜访了他,对他说:咱成了友军,队伍要严整纪律,不能扰百姓。他的队伍有两三千人,我给他的部队讲了一个多小时游击战的打法。
还有一个叫翟明礼的司令,在葛子厚那里见过面,他有1000多人。葛还到陈庄回访过,当时我们正在召开军民大会,我介绍说:这是葛司令,也是抗日的,请他给大家讲话。大家热烈鼓掌。他讲了20多分钟。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下的金刚库村成立,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月13日,发布命令,建立隶属于军区的4个军分区,统一了边区内的军事指挥。11月20日,我到军区司令部,同司令员、军区参谋长唐延杰和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见了面,吃了顿饭。饭后,聂司令员向我谈了晋察冀军区成立后的情况,他说,师长现驻山西临汾以西地区,罗主任要带115师政治部人员奔赴临汾,师部命令教导大队归建。
这时,我主动提出,我是河北人,我给你们训练干部,可以成立一个学校。聂司令说:名字就叫晋察冀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地点放在阜平东边的普佑寺。聂司令对罗主任说:老罗呀,把孙毅留下来,咱俩共同负责。罗说:同意,回去我向林师长说说,留下孙毅办学校。由副大队长何德全代理教导大队大队长,同政治处主任黄励带部队归队。聂司令又对我说:你留下我欢迎,你先到阜平看看学校位置。
聂司令还交待一个任务,对我说:河北满城县西北山区有个孟阁臣,自称抗日义勇军司令。他有1000多人,你去见见他,告诉他我们大家一起抗日,让他归顺我们。
第三天,我到了阜平,在望都,从军区骑兵营营长刘云彪、副营长李钟奇那儿要了一个12人的骑兵班,第二天经过满城,孟阁臣住在一个山沟里,黄昏时我们才赶到。见面后我们作了自我介绍。孟阁臣40多岁,留着胡子,还吸大烟,晚饭后,我们在一个土炕上休息,一人头朝东,一人头朝西,谈了多半夜。他不知道太原已失守,阎锡山已出走。第二天早饭后,他说:我这个队伍零零散散,总共1000多人,这个庄子有近400人。我说:你把队伍集合起来,我给他们讲讲话。他把队伍集合好后,我讲了半个小时。我说:我是晋察冀军区聂司令派来的,同孟司令接洽。孟司令一方面接受阎锡山的指挥,另一方面接受聂司令指挥。我们都是抗日的队伍,大家要一起努力,将敌人打败。孟司令年轻有为,我讲之后,他也讲了话。他说:从今以后,我们这个队伍归聂司令官指挥。吃过中午饭以后,我们就回去了。
第二天我到了阜平,到普佑寺看了一下,庙很大,能容纳300人,那里一个东庄,一个西庄,大庙在西庄。我见了庙的主持,名叫慧宽,辽宁人,比较开明。我劝他还俗,他不忍还俗,但打日本他赞成,很守佛规。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12月中旬,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在普佑寺大庙里成立。校部工作人员很少,我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另有总支书记、俱乐部主任、管理员和3名通信员。下属4个队,第1队队长唐子安,第2队队长成少甫,第3队队长赵冠英,第4队队长魏文建。至1938年1月,因学员人数多,又组建第5队,由盛治华任队长。
聂司令叫唐延杰拟了一个以晋察冀军区、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名义的《招生布告》,内容是说八路军英勇抗战,使日寇闻风丧胆,现缺少带兵的干部,欢迎有志打日本的青年前来报名。用阜平县教育局石印机印了几千张,派人沿平汉铁路线两侧,由育局石印机印了几千张,派人沿平汉铁路线两侧,由北平西直门外、保定、石家庄至元氏、藁城一带的20多个县城张贴《招生布告》。
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仅20天时间,报名者多达500余人。学员中的文化程度,初中、高中者居多数,高小、大学毕业者为少数。普佑寺内驻两个队,东庄、西庄民舍各驻一个队。当时,一元钱经费也没有。学员中有高中生、大学生,他们会油印,原阜平县教育局有一台油印机,我们借来用。没有纸,学生自己掏钱买纸,红、绿、黄纸,正面、背面都用。
第一期1937年12月开学,到1938年4月上旬毕业。开学第一天,司令员出席了开学典礼并讲了话。第一期训练中,各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兼支部书记,还要兼职讲课,可谓一身四职。
该校设制军事训练科目有单兵教练、射击、投弹、刺杀、连以下基本战术、战斗动作以及游击战术、夜间战斗等。政治教育科目,主要是战时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发展史,以及各种基本政策、形势教育等。养成教育方面,强调一日生活管理,养成军人的良好作风,每个人要有应付突然情况的能力。当时,群众工作由省委书记黄敬讲;军队的政治工作由宣传部长潘自力讲;革命辩证法由晋察冀日报社邓拓讲。
正当军政干校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时,日军于1937年年底对阜平一带进行大肆扫荡,赶走了寺庙僧人,烧毁了普佑寺。军政干校为掩护军区机关转移,发放了部分、手榴弹,在最紧急的时候才撤出阜平地区,迁往山西五台山麓设防。校部驻白头庵,1队在白云寺,2队在黄土嘴,3队、4队在镇海寺。寺。
第一期结束前半个月,学校搞了野营演习,内容有行军、宿营、遭遇战等,由五台山进到灵寿、陈庄一带,在那儿检验,就地分配到各军分区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派了3名记者随行我们半个月,在报上报道了几次,总结出十几条体会,共一万多字,以后晋冀鲁豫理论刊物《太行山上》登了出来,司令员看到了。一天,邓拓告诉我说:司令员看了你们半个月的总结,认为不错。第一期500多学生,毕业后给学校写信的有150多人,我共收到150多封信,成果还算不错。
1938年4月,军政干校在五台山地区正准备第一期结业的时候,同盟国的美国驻华参赞卡尔逊等人来校参观访问。学校在白头庵召开欢迎大会,我在大会上致词,欢迎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参观指导。卡尔逊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惊奇地盛赞八路军军政干校艰苦奋斗、勤俭办校、师生团结、情绪高昂。他对敌后办学给予很高评价,并介绍了他们国家办学的情况,他表示回国后,把这里的办学方式介绍到大洋彼岸﹣﹣美洲国家。欢迎大会后,我陪同卡尔逊观看由军政干校学员们演出的文艺节目。卡尔逊称赞说:没想到五台山大山沟里还有这么一所高等学府!
第一期结束后,1938年3月至4月上旬,休息了个把月,以后组成了第二期,大体是在6月开始,10月下旬结束。这一期近500人,大部分是招来的学生,有400人,小部分是部队来的,有100人,混合编队。第一期留下有十几人,一部分担任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另一部分当区队长。在支部组成上增加了七八个人,又组成了俱乐部,比第一期顺利。第二期6至10队,也是4个月,全期在五台山。这期锻炼比第一期好,每周早操爬一到两次山,进行登山演练。接受第一次经验,第二期进步也快。我这个校长比第一期更加深入了。
第二期除教员、指导员上课外,我也上课,晋察冀军区宣传部长潘自力担任连队政治工作教员;彭真讲开展群众工作,他接替黄敬;聂司令员一头一尾共讲两次。这时有两个政治教员,一个叫张达,还有一个姓陆,都是专职。我根据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就顺利了。我每月两次给班长单独训练、上课,每节两小时。第二期学习组长、党小组长还是秘密的。学习组长都是优秀分子,也是半个月讲一次课。第三期党小组就公开了。
三个月中,每当开学初和结束时,讲一次区队长的课。队长、指导员天天要汇报,为的是锻炼他们。第二次收获比第一次大,也比第一次顺利。两个政治教员很努力,俱乐部工作开展也不错,宣传部长兼教员潘自力课讲得不错。北方分局书记彭真同志讲的党的基本政策得到了好评。他下午去讲话,讲完后吃顿饭就回去了。
第二期毕业前也有半个月野营演习,在山岳地带,收获比第一次还好。第二期于1938年10月上旬结束。第三期计划是3个月,实际是4个月,(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人员多数是部队调来的,两个军事队、两个政治队和一个青年队(训练青年干部)。学员500人,有三分之一是从地方招来的。第二期又留下20个人任教员,均是专职教员。第三期跨年度,正是敌人扫荡的时候,学校从五台山移到平山县古都,住了两三个月,最后移到陈庄。不久,唐子安调走了,程少府到军分区任团长,赵冠英调二分区任参谋长,学校于1939年2月末结束。
晋察冀军政干校办了三期,为部队培训基层军政干部1600余人,大部分学员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所属军分区部队和冀中军区部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时,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学兵营,由军区直接指挥,培养出来的人出去当排长。
办第三期学校时,任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还要精心应付日伪军的残酷扫荡,我感到疲劳,夜晚失眠睡不着觉。恰在这时,军区卫生部顾问白求恩大夫来到学校,为我看病。白大夫一眼看出我是因过度疲劳而引起的。他从药箱里取出一小瓶安眠药,共100片,交给我,并嘱咐每晚睡觉前吃半片。我服药后很有效,觉睡得也很舒服。
建国后我才知道,原来白大夫回到军区卫生部,亲笔给司令员写了一封信,据说信的原件现保存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信中说,孙毅校长连续办三期学校,过分疲劳,应改变他的工作,请聂司令员考虑我的意见。
晋察冀军政干校一结束,司令员接受白求恩大夫的建议,命令我休息一个月,3月底调我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我一到职,当时任参谋长的唐延杰,改任副参谋长兼任军区教导团团长。
【孙毅(1904-2003),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曾用名孙俊明,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1933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军谍报科科长,第四十一师参谋长,红军学校教员,粤赣军区第二十二师参谋长,军委教导师参谋长,红军学校作战科科长,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红三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红一军团教育科科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兼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和教育训练委员会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兼晋察冀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军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军委出版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7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